紅桃七短評:
常常聽到專家鼓吹「少量多餐」,聲稱可以有助於減肥、調節血糖、治百病……,但證據在哪裡?這篇發表在肥胖期刊的研究,說明了在每日總熱量固定的前提下,「多量少餐」比較健康。少量多餐若要達到那些效果,有二個條件:1. 要能夠清楚控制每日攝取的總熱量,但這真的很難,尤其是想透過一日六餐來減肥的話,每餐只能分配到250-300大卡的熱量,但4顆煎餃就將近320大卡了,若再加上醬料,誰真的能忍受每餐都只吃「一咪咪」?而且,除非是自己煮 (但就算是自己煮,要在250大卡中還注意到營養均衡,實在太難了),否則容易買得到的食物 (鹹酥雞、麵線、包子、雞排、便當、蔥油餅)當中,哪裡有這麼低熱量的?上班族又怎麼能夠準備早午餐、下午茶那幾餐?最後都變成「多量多餐」,自以為吃六餐可以減肥,結果越吃越肥。2. 要能選擇低GI (升糖指數)的食物。因為每次進食都會啟動胰島素,而胰島素分泌後除了降血糖,還會促進脂肪吸收,所以啟動越多次胰島素,脂肪就吸收得越多,除非每次吃的東西都能選擇低GI,才不易啟動大量胰島素,但就如同前面的原因,買得到的食物幾乎都是超高GI,鐵定會大量而頻繁啟動胰島素,結果就是造成身體大量吸收脂肪,血脂才會偏高,變成越來越嚴重的後果。
總而言之,如果不能堅守1. 每餐只吃一點點,2. 只吃低GI的食物,那還是別輕易嘗試一天六餐,至少不會看起來整天都在吃東西,也不會比現在的情況更糟。
Obesity:Timothy D. Heden發表於2013/3/16
本篇的研究對象是胖胖的女性,實驗條件是讓她們都吃熱量相同、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餐點,測試吃三餐和吃六餐之後的飯後血脂、氧化壓力、抗氧化劑的效果,以及胰島素血症,並比較關聯性。吃三餐的那一組,每人每4小時吃一次500大卡的流體食物,每天共吃三次,總熱量控制在1500大卡(14%蛋白質、21%脂肪、65%碳水化合物);吃六餐的那一組,每人每2小時吃一次250大卡的流體食物,每天共吃六次,總熱量也是控制在1500大卡(14%蛋白質、21%脂肪、65%碳水化合物)。兩天的實驗期間內,每30分鐘就會採血一次,以觀察那些生理條件的變化。
跟吃六餐比較起來,吃三餐的飯後血脂數值低得多,而胰島素濃度則是高很多,其他的數值就沒有什麼差異了。對肥胖婦女來說,一天三餐(多量少餐)的飯後血脂比較低,一天六餐(少量多餐)的飯後血脂反而較高。至於血脂高了會有什麼問題,大家應該就不陌生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