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紅桃七短評:

癌症不會突然發生,也不能被簡單歸咎於「歹運」,必定是長達數年的輕忽或疏忽,才會導致這場癌症爆發。至於為何這麼多年都沒有發現潛伏的癌細胞,則是醫藥界一直希望能夠解決的問題。

根據細胞期刊(Cell)的研究指出,不同器官、不同部位的細胞組成皆不相同,所以承受細胞突變的忍耐度也不同,這就決定了有些癌症比較常見、有些癌症非常罕見的差異。

無論如何,正常細胞要完全變身為邪惡的癌細胞,必定要經歷過一場大革命!然後,人體的免疫與防禦系統潰敗,癌勢力佔了上風,最終就形成癌症。

在這場決定癌細胞勝過正常細胞的戰役中,外在因素(飲食、作息、壓力、毒素、身體活動量……)固然重要,體內的幹細胞失去作用或是幹細胞本身就發生了嚴重突變,則是為癌症搧風點火的推進器。

抗癌的關鍵,就是不要讓各種壞條件在體內發動這樣的大革命。

至於如何調整或提升幹細胞的戰鬥防禦力,也應該列入防癌抗癌的重點項目。

只可惜,幹細胞常常淪落為美容換膚的工具,鮮少受到防癌研究的青睞。

 

CellRichard James Gilbertson發表於2016/8/25

 

storm.jpg

癌細胞雖然原本來自於正常細胞,但若沒有經過「完美風暴」,正常細胞也沒那麼容易變身。因為如此,就可以說明為何有的器官比較容易罹患癌症,而且各種器官的罹癌機率並不相等。

至於不同器官裡的細胞究竟有因素決定了罹癌的差異,尚有待更多研究與實驗數據加以證實。

本研究使用了可設定條件的譜系追踪方法、癌症基因、抑制腫瘤的功能型基因等各式工具,藉以測試器官內的幹細胞與其他細胞分布概況,並分析長期以來是否可能衍生出癌症。

如何決定會不會變成腫瘤呢?關鍵就在於該部位能夠容納得下多少突變細胞。除了基因的表現型與癌症的發生率有關之外,在任何發展階段的癌細胞都會受到幹細胞的影響。

有些器官的幹細胞處於休眠狀態,所以即使發生了DNA錯誤,也不易形成癌症。但有些器官則長期處於磨損狀態,例如腸道就是典型的例子,所以幹細胞一直處於複製狀態,當DNA錯誤一產生之後,很容易就大量複製下去,因此形成癌症。

以肝臟為例,器官損傷會啟動幹細胞的功能,然後就提高了罹癌率。因此,幹細胞本身的突變與外在的誘發因素合併在一起時,就會大大提升癌細胞的複製能力,並且在該部位製造出一場「完美風暴」;風暴肆虐之下,器官就會一路走向癌症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pade7R 的頭像
    Spade7R

    紅桃七

    Spade7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